

“拆箱现场” 比开盲盒还热闹

赤岗街社工站

* 爱心派送花絮
岑叔,今年60岁 ,肢体一级残障,患有癫痫,需要长期服药稳定病情。目前他与90岁高龄的母亲同住,生活起居都由母亲照护。母亲年迈且伴有风湿关节疼痛,服务对象姐姐偶尔会回家探望。
社工与志愿者入户慰问,共同送上暖心礼包。服务对象母亲表达感谢,面谈间表示自己年纪大,行动不便,多年照顾服务对象身心疲累。尤其当提及过往经历时,服务对象母亲情绪激动、哭泣起来。社工倾听服务对象母亲的压力和困扰,及时提供情感慰藉。社工和服务对象母亲表示:“您已经做得非常不容易了,您的付出和坚持都很了不起”,让服务对象母亲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。接下来社工计划协调家庭成员女儿分担照顾责任,如调动其女儿定期帮忙取药、买菜或陪伴照顾对象,减轻照顾者的日常压力。
昌岗街社工站

* 爱心派送花絮
叶叔是一名肢体残障人士,今年56岁。身体状况一般,患有心脏病,行动便利,目前无工作无收入,主要靠妻子打散工补贴家用。探访时,社工轻声询问叶叔的身体状况:“叶叔,最近心脏没不舒服吧?药是否都按时吃?” 叶叔叹了口气回复:“药倒是按时吃,就是总觉得自己帮不上家里。”社工回应:“叶叔,你别这么想,你好好保重身体,就是给家里帮大忙了。阿姨打散工也辛苦,我们一起想办法,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。” 随后,社工还认真倾听叶叔妻子分享工作日常,时不时点头回应,让夫妻俩感受到被理解、被关注,缓解其内心的焦虑。
临走前,社工为叶叔送上中秋节日暖心礼包。叶叔眼眶有些湿润: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,中秋还想着我们。” 社工笑着说: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,祝您和阿姨中秋快乐,身体健健康康的!”
南洲街社工站

* 爱心派送花絮
林叔是一名孤寡长者,今年86岁,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病。他的侄子已有自己的家庭,所以林叔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。林叔每天都会出去走走,有时会在巷口里坐着听邻居聊聊天,每月见到社工去探望他都很开心,每次都会和社工唠唠叨叨一阵子。每次社工离开的时候,林叔都会站在家门外,目送社工的离开,并不停地说:“下次记得再过来探我啊!”
林叔的微心愿是希望能收到一些生活用品,以及中秋团圆之夜能吃上月饼。社工链接资源为林叔送上暖心礼包,并为林叔一一介绍每一样物资,林叔看到社工带了这么多东西来看他,十分开心:“多谢社工带这么多东西过来,这些东西平时我都能用得上,不用自己花钱去买了,而且中秋节能吃上月饼,我好开心!”
凤阳街社工站

* 爱心派送花絮
马叔是一名重残长者,生活多有不便。当社工提着暖心礼包出现在马叔家门口时,老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。“马叔,中秋快到了,我们来看看您,给您带了点东西。”黄社工熟络地打着招呼,和小黄社工一起将物资小心地放下。他们没有过多寒暄,便自然地围坐在马叔身边,像自家人一样,细致地询问起他近来的生活状况:“马叔,最近身体怎么样?吃饭还香吗?睡觉踏实吗?”一句句朴素的问询,饱含着真切的关切。他们仔细观察着马叔的精神状态,耐心倾听着他的诉说,不时点头回应,认真评估着他家庭照顾的需求,希望能为他提供更精准、更贴心的帮助。
临走时,黄社工还不忘叮嘱马叔:“马叔,最近天气变化大,听说可能有台风,您可要注意安全,尽量少出门。还有这‘秋老虎’余威还在,早晚温差也大,您要注意防暑降温,也别着凉了,保重身体最重要。”这份关爱,不仅仅是节日的慰问,更是一份持续的陪伴与守护,让特殊长者在传统佳节里,不再孤单。
三元里街社工站

L姨是一名孤寡长者,她的女儿今年九月初因急病离世。L姨最近身体不适到医院调理,杨社工理解L姨现在最需要陪伴和关心,特意手工制作其女儿的纪念相册与信纸,提供哀伤辅导,引导L姨以独特的方式与女儿建立情感联结,助她走出悲伤,重拾生活。

广州穗星社工的双节慰问行动暂时收官,
而城市角落里的暖流,
正在持续循环中……
穗星社工温馨提示
中秋国庆期间(10月1-8日),
工作时间“红棉热线”持续在线,
有需要帮助的居民
可随时联系所属街道社工站:
020-66600999 转所属街道
(赤岗街 / 昌岗街 / 凤阳街 / 南洲街 / 新市街 / 三元里街)





